網站首頁
今頭條
滾動新聞
視頻報道
會展論壇
圖片新聞
中國網評
綜新聞
傳媒經濟
藝術展播
傳媒
直播
傳媒萬象
傳媒頭條
影像中國
傳媒人物
線傳真
傳媒炫圖
地方傳媒
健康時尚
傳媒聚焦
傳媒專題
傳媒產業
傳媒管理
傳媒研究
傳媒觀察
微電影季
傳媒公益
傳媒軼事
戰略作
·曝前摔角手生前希望捐大腦 以研究腦震蕩
·不做事不擔風險?種為官心態要!
·桿先生瑞德真的不簡單 公開賽輕松晉級
·恒大今晚沖擊榜首 亞冠出局后全力爭中超冠軍
·維斯特伍德捐數千英鎊運動服 蘇格蘭慈善商店驚呆
·大師賽李雪芮單封后 徐晨馬晉混雙賽季首冠
·沙排福州站薛晨/夏欣怡獲第 美沙排皇晉級
·扎切羅尼戰術用人存疑 奧古斯托或更勝任后腰
·寶馬公開賽簽表:戈芬蒂姆皆出戰 波特羅亦參賽
·中優主帥逼平權健長出口氣 發布會數度哽咽落淚
上世紀代廣州西關第甫的陶陶居茶樓
□周松芳
壹“食在廣州”,唱響上海
飲食文化,作為個文化分支,往往受制于大文化及其背后的經濟基礎。嶺南僻處隅,在很長段時期內,文化相對落后于內地,加上嶺南人自古以來樸實低調的性格,關于嶺南飲食的歷史記載多出自他者之手。而這他者留下的歷史文獻中,關于嶺南飲食無不著眼于其奇特乃至蠻荒。洗發水排行
直到晚近,隨著經濟的崛起和得歐風美雨之先,嶺南文化也迅速崛起,引領時代。在這種大勢之下,“食在廣州”的時代才真正到來。
首先是上海在口通商開埠以后,雖然以其獨特的區位優勢,迅速搶了廣州的飯碗成為遠東貿易中心,但商機靈敏的廣東人,倒并不著急地位的丟失,而是蜂擁而至上海,從事與貿易相關的工作。居滬粵人,短內就猛增至萬;配套的粵菜館成行成市地開辦起來。雖然初期主要“內銷”,不久就以其優良的品質,征服了上海人以及其他各色移民,尤其是眾的文人;而文人們在至為發達的商業傳媒上搖筆弄舌,“食在廣州”的名聲就這樣開始不脛而走。
最早高度粵菜的著名人士,當數客居上海的杭州人徐珂。他在所撰的名著《清稗類鈔》以及《康居筆記匯函》里,對粵菜再,并提升到個人文高度。如他在《粵多人才》里說:“吾好粵之歌曲,吾嗜粵之點心,而粵人之能輕財,能群,能冒險,能致富,亦未嘗不心悅誠服,而嘆其有特性也……”
在徐珂看來,粵人輕財的個側面,即是自奉,自奉在吃上。如他在《粵人財力之雄》里便寫道:“先施之餅,有枚須銀幣百圓,冠生園亦有之,則百圓。惟角黍有枚須銀幣圓者。先施冠生之資本,粵人為多,購餅、角黍者,亦大率為粵人,否則且駭怪且咨嗟。珂謂此固足以見粵人財力之雄,豐于自奉!边@種文字,待粵菜之厚,真是無以復加了。
特別是以后,嶺南飲食在經濟與北伐的雙輪驅動下飆歌北上,在以譚家菜與本地的太史菜遙相呼應,共同開創“食在廣州”時代的先河;在上海以海派粵菜贏得“國菜”的殊榮,將“食在廣州”推向時代巔峰,臻于“表征”的飲食至高境界。
在作為上海地標的南京上,主要餐館多為粵人所開。永安、先施、新新、大新大百貨均為粵人所開,均附設高檔餐廳。從新新出來的新都飯店,更是后來居上,力壓群雄;上海灘聞人杜笙當為其子擺的婚宴,即席設于此。
與新都飯店望衡對宇的新雅粵菜館,抗戰勝利后分之的客人都是歐美人,李仁代總統曾在此宴請賢達。此外,大東酒樓也是食客如云,人滿為患,曹聚仁先生回憶說:“上大東酒樓(粵菜館)有如上龍鳳茶樓,熱鬧得使人頭痛!碧启攲O先生則認為大元更加老牌;曹聚仁先生也承認它在馬時代,就已經“雄踞方”,大名“如雷貫耳”。
上海最大的食品生產企業冠生園(廣東南海人冼冠生創辦)遷都南京后,“近多來,上冠園吃點心,也還是上海市民的小享受呢”(曹聚仁語)。,冠生園重金禮聘當時中國最紅的粵籍電影明星胡蝶拍攝餅廣告, “唯中國有此明星,唯冠生園有此餅”廣告語豪氣干云。另家大牌廣東酒家杏花樓,洗發水排行榜也打出“借問誰家餅好,人人都話杏花樓”的廣告;整個上海餅市場,廣式餅占了大半壁江山。
貳“上茶樓是廣州人——不,廣東的整個生命之表現!”
時期,粵菜在上海逐漸取得霸主地位,引起人們對原生粵菜的窺視,許多記者,或者特約人士,便紛紛將在廣州飲食界的所見所聞,寫成文章,發回報道,以滿足上海市民種性的饕餮。
上!渡陥蟆酚浾哂砉浊巴鶑V州,發回了篇《廣州食話》,開門見山地說,“廣州人食之研究,是甲于全國者”。其總結介紹的粵菜的幾個特點——
是“酷嗜甜味,無論烹制何種菜式,咸以洋糖為主,完全甜食,亦甚歡迎。廣州城內有街名曰惠愛,其中賣甜品之店者如‘燉牛奶’、‘蓮子茶’、‘奶露’、‘蛋露’、‘杏仁茶’等不下間。于是亦足以推測廣東人之嗜甜味矣”。
是變化多!捌渲撇酥椒,千變萬化,不若吾蘇之呆板。牛肉物,在蘇人制之,不出種,而在廣東人,則指不勝屈。茲舉例以明之:滑牛、菜軟牛、蠔油牛、姜芽牛、辣椒牛、牛抓、滑蛋牛、清燉牛脯、鹵牛、汾酒牛、牛蛋……等。以上就其最普通者言之。至若不聞其名者,尚不知幾許。廣東人制菜之妙,可見斑矣”。
是用料講究!八^魚皮云吞者,是以魚肉打成云吞之皮也。蛋皮者,是以雞蛋和面打成之云吞皮也。云吞之餡大概以叉燒、豬肉、雞蛋種種為之,其湯則以大地魚、豬尾骨、瑤柱等煮成,可稱絕味。但其價格,不甚昂貴,大抵每碗只需銅元枚或枚左右。此又可見廣東做生意之肯用本也”。
因為茶樓代表了“食在廣州”的主流,上世紀代上海關于廣州飲食的報道,多是關注茶樓。
黃詔的《從廣州茶點談到看老婆》(《新性》第期)說,比較起酒食,廣州的茶點,算是極其精致,也極其便宜;當初臨廣州,曾度怕貴而不敢入門,后來跟了個熟人才進去,發現每廳墻上均有木牌標出‘分廳’、‘分廳’等字樣,即是說在分廳,用有蓋的茶碗,不用茶壺,只需分小洋,實在是便宜之極。所以廣州人吃茶是上至大官下及拉車的朋友,每天多則次少則回。無論何人早茶(點)午茶(點)都是不能少,次最慣的竟是工友。因此,作者說,講到“食在廣州”,印象最大的恐怕還是茶樓。
另作者招勉之回到上海后,作《廣州的抽喝吃》(《貢獻》第期)說,廣州因著令人神往的茶樓,仿佛成了的桃源:“總算南海之濱是幸福的地方!有人,卻仍然保存著安閑,這種幸福不令人留戀,還有什么足以令人留戀!”
稍后,署名吉的《廣州之游》(《申報》)也以多天的廣州游歷觀察印證了的食以茶為尚——廣州人請吃飯叫做“飲茶”,茶店兼賣飯食。這也因為,“只在茶樓里吃飯,至多化毫錢,已是很夠了;‘大吃’,那便是原桌的菜席,那至少非元不辦”。
吳家盛《廣州通信》(《談》第期)則夸張地說:“上茶樓是廣州人——不,廣東的整個生命之表現!那茶樓上你就明白廣州人之為廣州人也!要是天不上茶樓!——早點至點,下午點至點,晚點至點,大開茶鍋,請你喝,自然廣州的喝是小蓋兒碗,點點喝,沒有大壺作牛飲的,而且非吃點鮮蝦餃、馬栗糕不可!——就要壞!
當時篇《吃在廣州》的文章說:“茶樓酒館滿街皆是,不但有錢的主他們時常到這些地方來去去,就是拉洋車的每車拉完之后也總來喝幾碗茶”。
叁“廣州人不過以飲茶為名,而真的是為著吃點心”
如果早期的報道是對“食在廣州”的宏觀回答,接下來就是細節描述——作為“食在廣州”表征的茶樓的細節描述。招桂熙的《廣州的茶樓》(《人言周刊》第-期訂本上冊)以及英弟《廣東的茶館》(《世》第期)均詳細描述了廣州茶館的等級,不同等級茶館所用的茶葉、所供應的食品以及不同價錢等。洗發水推薦
廣州的低級茶樓稱為厘館,意即喝頓茶只用付厘銀錢,都是在底層擺幾桌至幾桌,供苦力們圍坐吃些普通的油炸膾之類的粗劣食物;茶葉也是稱為雜茶的翻渣茶葉——將別人喝過的茶葉曬干了再用。這些是外人所不知道也不足為外的。
中等的茶樓就可拿得出手了,般設在樓房的層及以上。廣州人稱飲茶為“上高樓”,指的都是中等以上的茶樓。所供應的點心也是茶倌用大蒸籠“托”來售賣的熱騰騰的大包、蝦餃、粉卷等新鮮味美的出品。這些都是不同于上海的廣東茶樓的。
上等的茶館到代改稱茶室,則頗同于上海了,或許受了上海的影響也定。其時有名者曰半甌茶室、山泉茶室、龍泉茶室等,“陳設華麗,云石面的臺,雕花的座椅,地上及墻壁皆潔美無倫。所懸著的或頂名貴的有古人真跡,令你流連欣賞不置。所喝之茶是選擇普通是最優的,(不致是特殊優美)無論紅茶綠茶,均加以香花瓣,清甘留齒頰!辈椟c也是即點即上,確保新鮮入味。
英弟的文章,更談到茶樓的開設本錢、營業的、喝茶的種種規矩等等。比如盅茶喝完了,只需蓋子揭,自然有人給你續水;如果亂喊:“伙計,加水!”的,則有可能被視為鄉巴佬。尤其是結賬環節,更顯示出廣州的特色以及掌柜的絕技。比如說掌柜的可以脫口而出告訴你“錢分”(毛半小洋)是幾角幾個銅板;幾桌人同時結賬,也可以“個人開來”、“大細人開來(父子倆通用)”、“錢揸住”等外人不明不白的話了讓自己清楚。最后,英弟也強調:“茶館是廣東的命根,沒有它,我擔心廣東人不知道要怎樣!”
報道的進步深入,就出現了野平《關于廣州的飲茶》(《西北風》第期)突出廣州點心特色的文章。比如說,“美點”,這就是說點心每個變換次,最的,連吃幾個,讓你吃幾百道點心不重樣,讓外人聽來簡直是匪夷所思。所以,作者終于意識到,“其實,廣州人不過以飲茶為名,而真的是為著吃點心”,因此才會把“點心制造精極了”。如寰庵的《廣州情調》(《旅行》第期)所總結,這也是廣州茶樓與他處的根本不同:“茶樓除了考究好茶之外,還要有好點心,大茶樓每每巧立名目,天之內上市的有達百種之多。這和吃講茶的茶館,擺龍門陣的茶店真有天壤之別了!
肆 旅行指南中的廣州飲食
讓上海市民了解粵菜的另種方式,就是編輯出版《廣州指南》等旅行指南書,從中介紹廣州的飲食特點及特色等。編輯出版旅行指南,上海早著先鞭,早期的廣州旅行指南,皆是滬版。
最早的是新華書局版慈航氏編《廣州指南》,其序曰:“廣州為吾國南部屏障,商賈輻輳,街市繁華,而語言風俗多特殊處,向無指南之書……”卷“食宿游覽”首先介紹說茶樓說:“茶樓專以售茶,有點心,無酒菜;浰锥嗖皇澄绮,中時均上茶樓茗點,故茶樓之多為各省冠,裝飾之華麗亦為各省冠。茶資以廳分,廳前標有價目牌,價自厘至毫。(下列家茶樓)”
在《風俗紀要·飲食》中介紹說:“粵俗餐,早句鐘(按:點鐘)朝餐,午后句鐘(按:點鐘)晚餐,午間每至茶居茗點,幾視為例,故茶居之盛,無街無之。菜味尚淡,性最惡寒,切寒涼之品,相戒勿多食。紹興酒極貴,普通酬應,均用雙甑、雪梨、玫瑰露等,均米制,與燒酒相似,而性較淡!
相關內容 上!
屠基遠:數度潛伏的戰士(下)
百戰之將不糊涂
慈禧飲食有講究:用餐地點隨心情 頓道菜
上世紀代在廣州看電影的記憶
曹雷:溧陽弄,與名家為鄰